冯仑:政府“情书”要写好,更要学会做“暖男”
9月25日晚,
一副邻家大叔模样。
他擅作比喻,辽商发展、辽宁振兴、投资环境、企业家责任……他宛若段子手,深入浅出,把深奥的道理简单化,把复杂的事情生活化,言谈间充满烟火气。
接受辽沈晚报专访时,他提及个人梦想与父女传承,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打分评价。
9月25日,冯仑受邀到访辽商总会,省工商联副主席、辽商总会秘书长周福辉陪同参观。
冯仑擅长交友,有几位与之相识且熟稔的辽商好友。放眼全国,冯仑称,近几年辽商与秦商、川商的商会发展得都很好。商会的发展,对地方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并让外来投资扎根当地呢?
投资就像养孩子,要成长要安全
9月25日晚,冯仑打起了比喻。将复杂问题简单化,是他一惯性的方法论。
“第一,你要养孩子,就希望这个孩子是自己的,这就叫产权界定,养大了还得是自己了。 第二,养一个孩子,我们要给她创造好的条件,要让她上好学校,将来找个好工作嫁个好人,这叫成长。企业的成长,就是把1块钱变成5块钱。 第三,就是孩子万一碰到啥事,能赶紧回家,这叫流动性。比如说我们不可能去战乱国家投资,有事你回不来,企业家就要尽量规避这种情况。”
冯仑认为对资本来说,对企业家来说,投资这三件事就是产权界定的安全性、成长性和流动性。“所以要想一个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,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,哪个地方这三件事谁做得好,钱自然就往哪去。”
政府“情书”要写好,更要学会做“暖男”
冯仑说,在企业家看来,
政府给企业提供的政策
就是一座城市写给企业的“情书”,
“情书”的内容包含着承诺。
“但是,一个姑娘是否会接受你的情意,
不是看情书写得怎么样,
而是看事情办得怎么样!”
是渣男还是暖男,要看“履约能力”。
在冯仑看来,目前国内政府履约能力最好的是上海,现在新办企业第一时间选择上海,再就是杭州、深圳。“就是因为他们履约能力强,城市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。举个小例子,我两三个月前去长三角一个城市,当地区委书记问我们当地老总疫情期间补助拿到了没有?老总说还没申请。书记当时就说,你这事不对,你明天就申请。我们的老总说好吧,回去就申请,过了几天他跟我说,居然收到钱了。”
冯仑说,这个区一天一个亿税收,所以不差钱。但是这个区给他们老总留下的印象太好,到处说这个事,传来传去,大家就都去投资了。
“企业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个合格交易对手,企业选择在哪里做事,在哪里投资,最重要的是看政府履约能力。如果营商环境好,大家不用抢都会去。”
才会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。
本地民企越强对外来投资越有吸引力
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依据。
“律师市场发达,说明大家在按规则做事; 如果一座城市拥有世界500强,或者是跨国企业的知名广告,那证明市场具有开放性,谁都可以来做生意。 如果本土民营企业能够持续发展10年、20年,这样的民营企业越多,越能够证明当地经济的活跃度,对外来投资来讲越具有吸引力,外地资本至少可以在辽宁选择到深度合作的伙伴。”
冯仑接受辽沈晚报记者专访。
1991年,冯仑、易小迪等六兄弟在只有3万元起步资金的情况下,冯仑找到一家信托投资公司,和对方谈别墅区合作,“有一单项目,我出1300万,你出500万,我们一起做。”对方同意后,500万一拿到手,冯仑马上跑出去写文件,王功权骑着自行车迅速拿到钱,然后从银行贷出了1300万,再以1800万作为本金购入8栋别墅,然后出手,赚取了300万利润。这300万元利润成为万通六兄弟起家的重要资本。这个故事也成为冯仑《野蛮生长》一书的重要注脚。
为这个世界增加一些善意的改变。
企业家要给世界增加一些善意的改变
冯仑说,过去的30年间,他有20年在做公益基金,发起了23个公益基金会,其中包括先后做了16年、有将近1000个企业家参与、国内最大的民营环保组织阿拉善SEE;参与发起的,有18年历史的最大的全球的儿童心脏病基金,以及做了11年的故宫文化基金会。
冯仑认为除了商会,公益组织或者公益基金能够把诸多企业家集合到一起做慈善,“它会改变我们对生意经营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看法,也让我们把自己摆在利益相关者当中的正确位置上。”
增加一些改变,对世界一种善意的改变。
“人总是要做点理想的东西”
其实在冯仑的经营活动中,也有不少行为让外人看起来颇为不解,都觉得有点“虎”的事,这其中包括他的纽约中国中心及“立体城市”。在房地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的20年,究竟是什么驱动冯仑去做这样的微利或者不赚钱的项目呢?
面对记者的提问,冯仑回答说:“人总是要做点理想的东西,人生不仅仅是为了赚钱。所以我一边做生意一边做公益,没有把赚最多的钱当成唯一的目标。另外是个别的项目,出发点我们当然是兼顾,目的还是要赚钱,但由于时间长,它会发生变化。”
没有赚钱,反倒赔了很多钱的案例就是冯仑尝试过的立体城市。冯仑解释说,立体城市是一个失败的案例,在那时,他也是希望城市化进程当中探讨一种可能性,让城市集约式增长,而不是漫射。但这个项目没成功。
冯仑接受辽沈晚报记者专访。
老朋友被动转型如何在变化中生存?
最近新东方宣布秋季课程结束后,将停止小学和初中学科业务的线下招生,各个城市接下来也将逐步关闭教学点。这对新东方来说是一次重大业务调整。同样,一位与冯仑相交多年的老朋友,因为公司业务不畅,不久前也是神情憔悴。
那么如何在变化中生存下来?刚刚进入创业队伍的青年创业者,又该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呢?冯仑在他的音频节目《不确定时代的生存法则》中提到了转型的话题。
在面对本报记者提问时,冯仑并没有回避关于俞敏洪的问题。他认为,转型分为三种情况,公司成长壮大后的自然转型、竞争环境发生变化的转型,还有一种就是不转不行的被动转型,比如企业被收购换了老板,比如教培行业,政策环境变化。“转型并不是一个褒义词,政策环境发生变化,这是最痛苦的转型,只能往前挪着走。”
冯仑认为,此外对应的微转型、小转型和大转型,也会因为制度成本、财务成本和社会心理文化成本等等,得到不同的结果。
你觉得自己做到了吗?”
“我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”
这个职业选择与冯仑迥然不同。
冯仑:“每个人都是独立的,每一个一代、二代、三代的想法不一样。我们父女比较简单,她独立做企业,和我的生意没关系。”
记者追问:“但是她的人生注定没有你的精彩?”
冯仑:“那可不一定,我的都结束了,她的才开始!”
“人总想复制跟自己一样的人,儿子最好模样跟自己差不多,精神、理想、能力也都跟自己一样,然后就能把自己的事业一代代传承并发扬下去。但是我们看到的永远是遗憾和不满意,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,不可能拷贝出同样的人。”
记者:“你曾经引用过一句话,说真正成功的人生,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,你觉得自己做到了吗?”
比如说房地产,不管做得大小,做得好坏。”
辽宁发布缺电橙色预警!
啥时候最堵?啥地方最堵?沈阳交警发布国庆假期出行提示!
国家电网回应
沈阳市人民政府部分领导同志工作分工调整
来源:辽沈晚报(lswbwx)记者 刘臣君 文;记者 吴章杰 摄;视频拍摄 :吴章杰 董丽娜;视频制作:朱启明编辑:金飞